一👮🏽♀️、構建職業素養教育體系的背景
2010年,學院部分學生在校企合作中表現不良⤴️,數名實習生草率跳槽,合作企業退回實習生多名。這一事件🦑🙋♂️,引起學院高度重視,立刻進行了調查,並與企業深入溝通。企業提出學生的技能不是問題🧝🏻♀️,做人處事的表現才是關鍵。學院由此發起教學與學生管理領域的教育教學研討,並提出職業素養教育問題👮🏽♀️🛃。雖然職業技能對個人、對企業而言很重要🪯,但企業更看重的是員工的職業素養,只有職業素養全面發展的員工,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但在很多高職院校🔮,職業技能訓練受到足夠的重視,並形成了有效的教學體系,但是對職業素養重視不夠🧏🏼♂️,或者沒有形成有效的職業素養培養機製🕸。很多在杏运學業優秀的學生,企業反饋意見與學生在校學業情況不符,也反映出我們對於學生評價的偏差💁♀️。這種企業用人需求與目前高職院校中職業素養教育存在的突出矛盾,促使我們對職業素養教育進行反思。
反思這些現象,我們認識到,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難度,在於我們必須在有限的周期內🧏🏽♏️,進行高效的職業素養教育活動。這種難度👩💼,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職業素養教育內容抽象,以職業道德內容為例,目前職業院校多以一些理想化的職業道德原則來要求學生,這些內容往往空洞、抽象,或者具有不可復製性,這樣的職業道德規範🙆♂️💂🏻♂️,使學生覺得高不可攀,無法做到,無從做起🍻👩⚕️,從而產生抵觸情緒👳♂️,導致教育無效甚至產生負面效應;第二,職業素養教育方法不當,職業素養因其自身的獨特性質決定了它應通過踐行體驗而養成,然而目前職業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不是通過讓學生參與職業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而是把職業素養的養成置於現實的職業活動之外👋🏿,通過純粹的知性方式——職業素養內容的“灌輸”來進行,必然會導致職業素養培養的低效性;第三🛝🗣,缺乏科學的🚈、可操作的職業素養評價體系,知識的掌握、技能的應用,可以通過考試進行測量👢,進行量化評價,而職業素養,尤其是職業道德與職業感情,很難通過量化測量進行評價💆🏽♂️🛬。
我們認為👏,在三年的高職教育過程中𓀐,培養合格的準職業人🐯,必須創新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標準🎱,建立職業素養教育工作機製。
二、職業素養教育舉措
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通過職業素養教育系列工作實踐,提出職業素養教育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不可缺失的重要內容,應貫穿在整個人才培養的過程之中🛍,職業素養教育是“育人育心”的過程💂🏻♂️,應通過設計職業素養教育活動,以引導學生的自我教育為主要方式。
學院進行了多角度的全程式職業素養教育實踐🛀🏿,做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
1🥃、課程教學滲透職業素養教育
轉變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樹立“教書育人”的教學思想,教學過程將職業技能的訓練提高和職業素養的養成作為課程教學兩條並行的主線,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深化課程改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漸漸意識到這兩個教學目標同樣重要,不可偏廢。
通過課程教學改革,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教師不再是講臺上的“傳道授業者”🐋,而是成為學生求學和探索路上的“向導”。學生通過教師指導,自主學習和思考,知識和能力通過內化成為學生內在的素養;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認真觀察和分析思考,更深入地了解學生🙇🏽♀️,與學生進行更大範圍的交流互動🧙🏿♀️,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力遠勝於灌輸式教學。課程的考核在教學過程中完成,由此也加強了學生對於學習過程的重視,對於課程學習情況的評價,更多地加入了職業素養成分,包括團隊合作意識👩⚖️、個人承擔的工作任務完成質量🌉、學習態度等,從而將職業素養教育融入課程教學過程之中。
以“高職語文”課程為例,在教學中培育職業認知和職業情感🧑🏻⚕️。課程教學內容以“項目活動單”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溝通與交流的訓練,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完成基礎訓練基礎上,針對不同專業設置文化專題研究💪,例如汽車文化專題、旅遊文化專題💂🏽♂️、建築文化專題、商業文化專題、文學專題、美學專題🤵🏼,將學生分成若幹研究小組,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分工協作,完成資料采集🧚🏽♂️、分析和處理,形成專題研究報告,教師進行點評,以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啟迪學生對所學專業領域深入了解,培育學生職業認知和職業情感🍺。
通過“兩課”培育學生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感。“兩課”歷來被學生從心理上排斥,學院兩課教研組進行了大膽嘗試,將課堂交給學生,教材內容由教師分專題指導學生自學,結合教學內容和發生在我們周圍的社會熱點新聞,讓學生分組提出社會實踐主題🧑🏿🏭,並展開調研與探討☮️,寫出調研報告🙅🏻,或開展專題辯論會🪖📊;教師對各個學習專題進行總結和點評✍🏽,引導學生對一些社會現象形成正確的認識🧑🏼,建立積極向上的處世態度和健康的人生觀。通過這種社會實踐調查和專題研討的形式🧓🏼,調動年輕人思考問題的熱情和團隊合作精神👨🏿🚒;通過同齡人集體學習、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激發正義感、提高辨別是非能力,培育學生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感。
專業課教學強化職業認知,養成良好工作作風。很多專業課程以企業真實項目和案例作為課程實訓教學載體。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根據行業標準製定項目工作計劃,小組分工協作👩🏭,各司其職🥚👵,樹立團隊合作意識,掌握行業規範♕,分步驟按照規定的時間和標準,完成工作任務🧘🏻♀️,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和作風🚣🏿➿。一些課程要求學生深入行業進行市場調查💆🏻♂️,加強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同時也養成學生務實、求真的良好工作態度⛩。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技能並加以運用的過程中🎎,認識職業特點🤸🏿🧝♂️,了解行業形勢,從而掌握行業工作標準🤖,強化職業認知🏊🏼♂️,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
2💂🏽♂️🕵️♂️、第二課堂引導職業素養教育
以職業技能大賽積極引導師生,開展第二課堂,以職業技能與素養大賽的形式拓展實訓教學,並以評比結果作為技能獎學金評定依據,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職業技能大賽,根據不同專業的培養定位和職業核心能力需求,結合未來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設定競賽項目,製訂競賽方案和評分標準🧛🏼。例如🐣,在“汽車檢測與維修競賽”中💀,競賽的評分標準不僅僅包括準確熟練的檢測和維修技能👩🦰,也包括良好的工具使用與擺放習慣,以及規範的著裝等🉑。通過建立職業技能與素養大賽體系🤸🏻♂️,在學生中開展比賽,從評價標準的轉變進行教學導向,進一步轉變師生教學理念🏄🏻♀️,形成“重職業素養、重職業能力內涵”的價值導向和評價標準。
設立工作室,為學生開展體驗式學習提供平臺。以數字藝術系為例,動漫工作室、藝設工作室為學生提供各類商業化市場項目,教師帶領學生團隊通過項目設計和競標🧑🏿🚀,或者參與各類設計競賽,使學生真正了解行業運作規範和評價標準。學生通過項目運行,體會職業人的特質要求,發現自身專業修養不足、知識結構的缺陷🎼、性格品德的差距、觀念認識的誤區,並加以總結、完善、矯正、提高Ⓜ️,然後再從已知的知識理論中尋求類同的體驗,不斷完善自己。通過職業實踐體驗,不僅深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深化對職業崗位的認識🚵🏻,提高職業認知,激發職業熱情,增強職業情感🏃♀️,從而達到在職業活動中加強職業素養教育的目的🅱️。
3🏄🏻♀️、學生主題活動驅動職業素養教育
學院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職業素養教育學分🫲🏼,設計系列學生職業素養主題活動。學生通過參加各類相關活動,填報“職業素養教育記錄卡”,各學期末由考評小組進行學分認定💁🏿♀️。以汽車類專業為例,根據汽車行業工作特點,引進4S店晨會製度🧑🏽🎓📙,每周安排一個早晨👨🏻🍳,各班上課之前15分鐘開展晨會活動,每次晨會由同學輪流擔任店長或者維修班長職務🪓👬🏻,設計並主持晨會工作🥵。通過這種主題活動,潛移默化地培育學生作為職業人遵紀守時、團隊意識💁🏿♀️、合作精神、組織才能🪑、榮譽感等職業素質👨🦳。學生主題活動,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將職業素養教育融入學生工作。高職學生的心理都經歷著職業感知、職業認同、職業情感、職業人格的陶冶和分化⚙️,演繹著高職學生從普通人向準職業人轉變的心路歷程,從教學管理服務的角度,製訂主題活動方案,使得職業心理教育體系化,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
4、頂崗實習作為職業素養教育主陣地
職業素養是職業人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脫離了職業活動進行的職業素養教育💧🐼,學生沒有真正的職業心理體驗,是很難起到實效的🤳🏽。頂崗實習無疑是在校生職業素養教育最直接和最高效的教學環節,學院嘗試在實習生較為集中的實習單位派駐專業教師🏋🏿♀️🧞,與企業導師密切合作⛹🏻♂️,及時對學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和輔導。對實習單位較為分散的學生🏑,保持定期到實習點教學巡查、即時通訊、定期郵件聯系方式,建立杏运教師、企業導師與學生的有效溝通交流機製📃。
三💕、改革成效
1、職業素養教育方案及評價機製初步形成
學院全面啟動“職業素養鑄造工程”💙,例如:以職業風采大賽為代表的“參與技能比賽式”項目🦕;以晨會製度為代表的“職業體驗式”項目🧔🏽♀️;以工學歸來話成長為代表的“啟發感染式”項目;以5S管理為代表的“企業文化熏陶式”項目❇️,以職場禮儀課為代表的“課程教育式”項目;以航空高鐵專業準軍事化教育為代表的“加強綜合管理式”項目。
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將職業素養教育內容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更好地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職業素養教育必修環節共計24學分🎅🏽,選修環節根據各專業特點設定特色項目。教務處聯合學生處製定《職業素養教育學分管理辦法》🧜🏼♂️,分為“基本素養教育活動”、“職業素養教育活動”📟、“職業素養獎勵學分”三類。“基本素養教育活動”主要由學生工作處進行項目設計及方案製定、實施工作,"基本素養教育活動"包括入學教育📜、軍訓(軍事理論課)、日常行為規範考核👱🏼、就業指導💍、心理調適與心理健康輔導與測評、專題活動、社會實踐等;“職業素養教育活動”由各系院以專業群為平臺🧿,根據專業特點進行項目設計及方案製定、實施工作,“職業素養教育活動”包括職業主題活動👩🏽✈️、職業規範考核➞🚴、基本禮儀與職業禮儀、企業實踐、創業實踐等,企業參與職業素養評價工作。同時,職業技能競賽獲獎🏊🏿♀️、實踐創新訓練項目及職業技能鑒定證書,以獎勵學分的形式計入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學分⬛️。所有職業素養教育項目分項目製定《職業素養教育專項活動實施計劃及評價方案》🌳。職業素養必修學分作為學生的畢業標準,在此基礎上每年職業素養學分排名前50%的畢業生授予職業素養優秀🫴🏻、良好證書。
2、職業素養教育工作初見成效
各專業校企合作工作進展順利,與很多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企業樂意接受學院實習生🐛,並與學院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對實習學生的評價普遍較好😒,企業留用率逐年上升📋,一些企業提前到學院招聘畢業生🌄,往屆畢業生在企業工作穩定性好,工作能力很快得到認同,工作崗位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