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
為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根據《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江蘇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意見》🥀,製定本規劃🆑。
一⚱️、教育事業發展面臨的形勢
(一)“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十二五”以來,全省教育系統認真貫徹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統籌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江蘇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教育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位於全國前列🆙,為“十三五”教育事業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強省之基,確保優先發展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切實做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
堅持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部將江蘇列為國家教育現代化建設試驗區並實行部省共建,確定22個示範區和5所高校示範點先行先試👩🏼🔧。製定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建立省👧🏼、市🪵、縣三級監測體系,開展教育現代化建設監測工作🧚♀️。
堅持統籌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2015年🌡,全省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97.6%,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9.1%,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2.3%👰♂️。成立江蘇開放大學,開啟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所有縣(市、區)全部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國家督導認定⚖️,成為全國率先啟動和首個實現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全覆蓋的省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實現“七連冠”,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實現“五連冠”。高等教育內涵建設主要指標在全國名列前茅。
堅持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全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範區、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和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國首個高等教育國際化示範區建設有序推進👩🏿💻,全省現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333個,占全國總量的16%🛴,位居全國第一。實施留學江蘇行動計劃,在蘇外國留學生達2.6萬人。積極探索建立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範有序的新體製,教育管理體製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
堅持提高教育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教育優先發展的公共財政體製和投入機製。“十二五”時期全省地方教育經費總投入達9733億元,其中財政性教育投入7671億元,分別是“十一五”時期的1.8倍和2.2倍🕹。全社會教育投入和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分別增長11.3%和14.5%🧟♂️。在全國率先實現所有學段教育經費保障機製和生均財政撥款標準全覆蓋。師資隊伍總量基本適應教育事業發展要求,教師學歷層次普遍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不斷提高🐄,高校高層次人才培養與引進工作成效明顯🧑🏻🦽,教育人事製度改革穩步推進。
堅持服務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期間,全省高校共向社會輸送了266.1萬名學生,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培養175.4萬名學生。全省高校科技創新成果產出取得歷史性突破,全省高校共承擔科研項目18.6萬項👩🏽🏫,獲科研經費646.3億元🧒🏼,共申請專利11.3萬件🎳,授權專利6.6萬件,共有2396項科技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其中獲國家獎158項,獲獎數量占全國高校獲獎總數的17%。獲教育部高校科學研究獎(科學技術)324項,占全國高校獲獎總數的21%。積極引領文化傳承創新🤜,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高校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貢獻了全省80%以上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
(二)“十三五”江蘇教育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江蘇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新的問題與挑戰。從全省教育發展整體看🫸,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人民群眾迫切需求之間的矛盾仍然突出🫃🏼🛠,教育公平程度有待提高🤹🏻♂️🩰;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教育現代化建設剛性需求增加,對教育投入實現法定增長目標帶來影響;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帶來人口流動及生育政策調整導致生源數量增加雙重因素,對教育資源配置和杏运布局帶來重要影響;教育體製改革有待深化🍂,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有待增強🔕,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從區域教育發展看🕥,受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及城鎮化等因素影響🙆🏼♂️👩❤️👨,各地教育發展基礎不平衡🤏🏼。蘇南地區受外來人口影響,公共教育服務供給壓力較大🏄🏼♂️。蘇中、蘇北等經濟薄弱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城鄉差距、校際差距仍較為突出🧘♀️,大規模杏运、大班額現象不同程度的存在,辦學條件仍需改善。區域間實施素質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和教育保障能力仍有明顯差異。從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看,學前教育和繼續教育仍然是教育現代化建設的薄弱環節🦸🏼♂️🙎🏼♀️,公辦學前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師資短缺及保教質量水平整體不高,終身教育體系尚需完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尤其是教師流動受多重製約6️⃣,優質師資配置不夠均衡。普通高中杏运辦學經費仍顯不足,存在一定的負債壓力🌙。職業教育特色與吸引力有待增強,校企深度融合不夠🤞🏿🌛,普職融通有待實質性推進👱♂️,構建現代職教體系政策配套不足。高等教育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明顯差距,原創性成果不多🤧🧑🏽🏫,高水平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任重道遠。
二、指導思想和戰略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科教與人才強省戰略,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建設人力資本強省為導向,辦好公平普惠🫵🏿🏌️♀️、優質多樣、充滿活力、人民滿意的一流教育,提升教育強省和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發揮關鍵支撐作用。
“十三五”時期,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提出的“六個堅持”原則,結合江蘇教育發展實際,重點把握好以下五個方面🟨。
更好地服務“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大力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增強各類人才的就業創業能力🈴,大力傳承弘揚優秀文化,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紮實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統籌把握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著力推進教育管理體製機製改革🧫,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推進依法治教⛹🏼♀️。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加強杏运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更好地堅持五大發展理念。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樹立創新發展的理念🤦🏻,堅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創新驅動戰略的要求規劃教育體系,大力推動理論創新🏌🏽♀️、體製創新、製度創新和實踐創新。樹立協調發展的理念,堅持統籌兼顧,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整體綜合實力;推進區域🫵🏻、城鄉教育協調發展,加大對農村和蘇北、蘇中教育的傾斜和扶持,健全教育發展一體化體製機製🧑🏻🦼。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積極推進綠色教育,促進教育內涵式發展♿️,著力開發綠色教育內容,加強生命教育和生態教育,建設綠色校園,培養學生環境意識。樹立開放發展的理念🦸🏽♂️🧝🏼♀️,充分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製度設計🧙🏿♀️😑、教育結構安排。樹立共享發展的理念👩🏼🦳,堅持發展教育為了人民,發展教育依靠人民🧜🏻♂️,教育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人民群眾在教育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更好地服務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使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匹配,與創新驅動發展步伐相協調,與“兩個率先”進程相適應。拓展服務能力和提升貢獻力🙆🏻,實現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主動對接行業產業需求🦌,在優化調整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上主動作為。堅持以創業求生存、求發展📦,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加快轉型發展、內涵式發展,提升教育質量。
更好地順應國內外教育改革發展新趨勢。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謀劃教育發展的戰略規劃新理念。圍繞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公平提高效率、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等主題,積極尋求教育改革途徑,力求實現教育體製創新和教育品質的卓越👩🦰。學習借鑒兄弟省市教育發展戰略規劃🦹🏼,出臺各項教育改革措施🧑🦽,繼續保持在全國的優勢地位。
更好地適應城鎮化和信息化新挑戰。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和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對教育的布局💂🏼♂️、結構、生態、空間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同時💃,各級各類教育適齡人口規模變化將對教育資源配置產生新的壓力👠🧖♂️。迫切需要積極應對,進一步優化各級各類杏运布局,進一步拓展教育教學模式,進一步豐富“互聯網+”優質的教育資源。
(二)戰略目標👰🏽♀️。
到2020年,教育主要發展指標達到教育現代化水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顯著提高,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顯著提高🎅🏻🧣,確保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教育體系更加完備。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杏运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結合,教育改革發展的“短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98%以上,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9%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60%,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2.2年以上,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達15年以上🙎♂️🤳🏻。
教育質量整體提升。科學的教育發展觀和質量觀牢固確立,教育內涵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具有江蘇特色的各級各類教育辦學標準體系和質量保障體系建立健全🔸,適應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師隊伍🧑🏻🎤、教育信息化🫶🏻、財政投入等要素水平明顯提升。
教育公平有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實現均等化,教育資源配置科學合理,義務教育城鄉、區域、杏运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困難群體依法平等接受各級各類教育的權利得到保障,扶困助學體系完善👩🏽🦰,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民生👲,人民群眾在教育方面的獲得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教育活力充分激發🏡。教育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切實增強🚆,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辦學全面推開🚣🏻♀️,現代杏运製度普遍建立🙅🏿♂️,管辦評分離深入推進,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廣泛開展。
社會服務更具成效☎🌵。教育布局結構與人口變化➾、新型城鎮化等相協調,教育的支撐引領作用更加突出,人才培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科學研究、成果轉化能力顯著增強,高校創新源🛻、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充分發揮,有效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社會文明進步。
表一🌔:2020年江蘇教育發展主要指標
指 標 | 2020年 |
1﹒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 | 98%以上 |
2﹒義務教育鞏固率 | 100% |
3﹒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 | 99%以上 |
4﹒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 60% |
5﹒義務教育城鄉、杏运間條件均衡化比例 其中:教師合理流動比例 | 100% 15%以上/年 |
6﹒各類來蘇留學人員數 其中:高水平大學留學生比例 | 5萬人 5%左右 |
7﹒高校應用研究開發成果轉化率 | 80%以上 |
8﹒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 年終就業率 | 70%以上 90%以上 |
9﹒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 | 60%以上 |
10﹒“三通兩平臺”覆蓋率 | 90%以上 |
11﹒達到省定優秀標準的各級各類杏运比例 | 90%以上 |
12﹒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 | 15年以上 |
13﹒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 | 12.2年以上 25.8%以上 |
14﹒各級教育生均公共財政教育事業費在全國省份排名 | 前三位 |
15﹒全社會教育投入增長比例 | 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長比例 |
16﹒學生👄、社會對杏运的滿意度 | 90% |
17﹒杏运對政府管理和服務的滿意度 | 90% |
三🧗🏼♂️、主要任務
(一)高水平發展十五年基礎教育💗。
加快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優化配置學前教育資源🫀🧥,健全覆蓋城鄉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完善以縣為主🏄🏼、縣鄉共建的學前教育管理體製。以縣為單位製定學前教育發展專項布局規劃,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體製🚁,切實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落實學前教育投入主體責任🏋️♀️,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農村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製。新增教育經費向學前教育傾斜,完善與辦學成本、物價水平、財力情況相適應的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建立健全公辦幼兒園生均財政撥款製度🤲。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探索建立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服務區製度,建立健全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管理機製🧳,將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財政經費納入統一管理👰🏿,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保育教育服務。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1000所左右幼兒園,每1-1.5萬常住人口至少設置1所幼兒園➔,保障幼兒就近入園。實施農村幼兒園(含辦園點)標準化建設。充分考慮城鎮化發展👩✈️、老城區改造和人口流動的實際,建立健全新建小區幼兒園配套機製,確保滿足未來新小區入園需求,擴大城鎮及城鄉結合部學前教育資源總量。製定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專項規劃,探索建立幼兒教師管理機製和待遇保障機製,加強幼兒教師培養培訓,提高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到2020年👵,所有幼兒園均按標準配齊配足保教人員,並符合崗位任職要求。
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加大對生源流入地教育工作支持,縮小義務教育城鄉、區域🤷🏻、杏运、群體之間的差距🧑🏿🍼。根據學齡人口變化、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規劃➖,合理調整義務教育杏运布局,科學製定中小學布局調整專項規劃,保證適齡兒童就近入學。義務教育階段實施嚴格的學區製⚇,科學動態調整學區,堅持公辦杏运免試就近入學👌🏽、民辦杏运免試入學製度🍆,嚴格控製公辦杏运擇校生比例。實施義務教育杏运現代化建設工程和初中提升計劃,全面加強杏运校舍場地🚴🏿♂️、設施裝備🫄🏼、師資隊伍和學科內涵建設🧑🏼🏭💪🏽,所有義務教育杏运達到省定現代化辦學標準🖇,優質均衡發展差異系數低於省定標準🧓。強化杏运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協調發展。健全城鄉一體化的義務教育發展機製♏️,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在財政撥款🧓、教師配置、杏运建設等方面向農村傾斜⛑,建立優質杏运與薄弱杏运穩定的共建機製🛡,實行縣級教育部門統一管理中小學教師製度,區域內教師和校長定期合理流動🏫。到2020年🐗,所有縣(市🦧、區)達到省定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要求。
推動普通高中優質多樣發展。強化政府舉辦普通高中的責任,普通高中管理體製更加健全🐳⚙️。加強優質高中建設,不斷擴大優質資源🚁,努力做到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實行標準班額辦學。到2020年,建成一批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高中。深入推進課程改革,落實國家課程方案,鼓勵杏运根據高中教育性質任務🪼、學生發展要求與教學現狀🤽,建設好普通高中課程基地,鼓勵普通高中開設職業教育課程,構建具有江蘇特色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完善選課製度和學分管理辦法,探索行政班與教學班並行的管理製度。建立學生發展指導製度,完善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積極推進杏运評價製度改革,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多元評價辦法,促進杏运多樣特色發展🚒✂️。
保障特殊教育優質全面發展。完善特殊教育體系✸,基本普及殘疾兒童少年15年教育🐳。鞏固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有效開展“醫教結合”實驗和“送教上門”服務⚧。積極發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杏运創造條件舉辦殘疾兒童學前班。依托當地職業杏运大力開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設區市特殊教育杏运適當設置適合殘疾學生的專業,基本滿足轄區內殘疾學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需要。切實加強特殊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所有特殊教育杏运達到現代化杏运建設標準。建立區域特殊教育指導中心👩👧👦,全面加強特殊教育杏运和隨班就讀師資隊伍建設,配齊配足特殊教育杏运教職員工,加強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培訓🫅,提升特殊教育師資專業化水平🥧。落實基礎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杏运生均公用經費🤹🏻♂️,按當地普通同級杏运生均公用經費的8倍以上撥付。完善殘疾學生資助體系,實現殘疾兒童少年十五年免費教育。
建立以素質教育為主題的質量保障體系🦫。實施青少年人格培育工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實施基礎教育教學改革行動計劃𓀛🙆🏿♀️,構建符合江蘇特色的課程體系。深入推進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程🚶🏻,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公告製度👩🦼,推進健康促進杏运創建工作。加強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加強勞動和美育教育,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工作🪠,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加強經典閱讀,建設書香校園。進一步推進全省統一的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和改進服務體系,探索建立符合江蘇省情的質量標準。以推進優質均衡發展為導向,大力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建立學前教育質量監測與指導服務機製;以診斷、指導和改進為目的,進一步實施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以實施新方案、執行新標準、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為方向🙆🏽♂️,探索普通高中課程教學質量監測🍣。完善省、市、縣🙇♂️、校四級教學科研網絡,建立教育教學質量網絡化信息服務平臺。
(二)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優化中等職業教育布局,每個縣(市、區)重點建好1所省現代化示範性職業杏运🚴🏽♀️。統籌包括技工杏运在內的各類中等職業杏运建設發展👨🏼💻,到2020年,建成100所現代化示範性中等職業杏运、50所優質特色中等職業杏运、300個中職現代化實訓基地。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密切政產學研合作🫰🏼,增強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與產業結構的契合性,推動高職院校向工業園區、開發區布局👩🏻🏋🏼♂️,健全專業與產業發展的聯動機製🧑🦯💇🏿♀️。重點服務區域發展🐂、企業發展特別是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加強與行業企業共建技術工藝和產品開發中心、實驗實訓平臺、技能大師工作室等🫥。貫徹教育部等六部委《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精神🙅🏻,完善五年製高職辦學,穩定辦學規模😖🧙🏿♀️。堅持辦好一批技工杏运,支持高級技工教育發展🧫。實施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卓越計劃”,以卓越院校🤯💁🏼♂️、重點專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和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庫等項目建設為載體🙇♀️,重點打造30所左右國內一流🕉、國際有重要影響的江蘇省卓越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力爭其中15所左右躋身國家優質高職院校行列,全面提升江蘇高職教育整體水平。加快發展應用型本科教育,鼓勵新建本科院校🈚️、行業特色院校、獨立學院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支持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建設世界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到2020年,建成一批國內一流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100個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示範專業💪🏼。探索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建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標準,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支持有條件的應用型本科高校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
轉變職業教育發展方式。統籌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完善中等職業教育管理體製,強化設區市管理職能🤹🏼,對區辦中等職業杏运逐步實行設區市統一管理、市區共建體製👨🏻🦼➡️。建立現代職業杏运製度。建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互通發展機製。中等職業杏运學生和普通高中學生根據學籍管理規定,達到相應學業水平標準可相互轉學升學,實行相同課程學分互認。職業院校向普通中小學和社區教育機構開放實訓基地。完善中職高職“3+3”🕵️、中職本科“3+4”、高職本科“3+2”等培養模式,由院校自主選擇合作院校⚜️、自主確定銜接專業、自主實施銜接課程🏀。建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體現終身教育理念,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應用型本科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緊密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支持民辦職業教育加快發展。探索發展股份製🧫、混合所有製職業院校,穩步擴大優質民辦職業教育規模。對辦學規範、條件達標、管理嚴格的民辦職業院校,逐步實行自主確定招生範圍、在核定的招生規模內自主確定年度招生計劃♐️💑。對企業舉辦的符合職業教育發展規劃要求的職業院校👊🏼,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給予支持。
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水平🎳。適應我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貼近產業發展需要,貼近企業人才需求🧍🏻♀️,建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機製。完善各級各類職業院校建設標準、專業建設標準😁、實訓基地建設標準。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強化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按照“突出優勢、聚焦特色、創新機製🌥、打造品牌”的思路,遴選一批具有區域或行業優勢🙆🏽♂️,有特色、實力強👱♂️、聲譽高的專業進行重點建設🍟。到2020年⛓️💥,建成70個國內領先的高職品牌專業、350個對接區域主導產業的現代化中職專業群和100個五年製高職專業群。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改革實訓基地建設機製,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將最新技術和設備投到校企共建的實訓平臺😨🤕,使實訓平臺與產業發展基本保持同步🏺。創新實訓基地投入方式,對行業企業投到實訓平臺的技術和設備給予一定獎勵。促進職業教育與行業、產業📭、企業深度融合。緊密服務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成立行業、企業、院校等多方參與的行業指導委員會😩。建立職業院校學生定點實習實訓、教師定點實踐鍛煉製度🙋🏿。鼓勵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建區域或行業技術創新推廣中心。推動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支持並引導省內營業收入超百億企業特別是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覆蓋全產業鏈的職業教育集團。開展多元投資主體依法共建職業教育集團的改革試點。
(三)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建設高水平大學和一流學科🦘。貫徹國家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啟動實施高水平大學建設工程⇒,對進入國家“雙一流”計劃的高校予以支持🤷🏻,對具有綜合優勢的高校整體扶優扶強👩⚕️,確保我省在爭創世界一流大學、高水平有特色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進程中走在全國前列。統籌組織實施優勢學科建設工程⛰🧑🏽🏭、協同創新計劃𓀝、特聘教授計劃和品牌專業建設工程🌤。力爭到2020年🧑🏽🌾👎,15所以上大學進入全國百強,100個左右學科進入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全球同類學科前1%行列,其中5個以上學科進入前1‰行列🍲🫷。
優化高等教育布局結構。科學製定全省高等杏运設置“十三五”規劃,優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以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為核心,以深化辦學體製改革為動力,以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宗旨,以優化高等教育結構促進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為主線,以優化存量與做優增量為重點,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鼓勵和支持民辦👮🏽、混合所有製、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高等教育發展。從嚴控製高等杏运數量和增幅,做到“調結構🧑🏿🏭、促轉型🤷🏻♀️、上水平”,進一步促進高等教育科學發展。
促進高等杏运分類發展。出臺《江蘇高等教育分類發展、分類管理和分類評估指導意見》,對不同類型高等杏运進行宏觀引導🤜🏻🙎🏻、協調和服務,建立多樣化👯♀️🚲、不同類型高校之間協調發展🤬、特色發展、同類型高校之間競爭發展、爭創一流的高等教育分類體系。
推進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堅持“存量結構優化為主”的原則,整合資源🍣,控製總量。實施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和省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引導和支持高校優化學科結構,凝練學科方向,突出學科建設重點,創新學科組織模式🚣🏽♀️,打造更多學科“高原”和“高峰”🧘🏿♂️,帶動高校發揮優勢🎗,辦出特色。大力扶持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專業🧘🏼,加強人才培養與國家戰略的有效銜接⇒,強化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緊密相關的學科專業建設,重點加強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等領域的人才培養🙍♂️。打造重點和特色學科專業群。加強品牌專業建設🏈,形成一批具有區域🤞🏿、行業優勢,有特色🖐🏿、實力強、聲譽高的品牌專業,建立跨地區👨、杏运、院系和學科專業的合作機製,加大資源整合🧌、集成共享,推動具有集群優勢和共享機製的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健全專業預警、退出機製🔍,引導高校進行專業調整。
優化人才培養結構。針對人才結構性短缺與過剩問題🔣,依據產業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適當提高博士研究生規模,深化博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深入實施培養創新工程,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加快發展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擴大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規模。建立學分轉換和積累體系,促進校際間流動,實行聯合培養。促進人才培養結構與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相適應👨👦🏤,滿足現代產業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多樣化的人才需求。
優化區域布局結構✌🏿。順應國家“一帶一路”,江蘇沿海開發、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需要🈂️,科學合理調整高等杏运布局設置👩🏽⚖️。將存量本科資源配置優先向蘇中🧑🏻🎨、蘇北傾斜,引導獨立學院遷址蘇北、蘇中中心城市辦學。大力推進蘇北教育振興計劃,支持蘇北中心城市組建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大學或多科性大學♻️😜,擴大蘇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發揮高水平大學的輻射作用,加大對蘇北高校的對口支援力度🙆🏿。
提升民辦高校發展水平。堅持把民辦高等教育擺在全省教育發展的重要位置,大力扶持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民辦高等教育🎅,建設一批社會認可✡︎、政府放心、百姓滿意、優質特色的民辦高校,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多層次的教育需求,為建設具有江蘇特色、時代特征的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作出重要結構性支撐。推進民辦高校分類發展,引導民辦高校合理定位,促進不同民辦高校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各展所長、辦出特色。促進民辦高校規範發展,落實民辦高校辦學自主權💁🏿😣,完善民辦高校法人治理結構,規範民辦高校辦學行為😦。引導民辦高校堅持公益性辦學🉐,開展非營利性民辦高校示範校建設。推進獨立學院規範科學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普通高等杏运🦹🏿。
提升高校科研創新能力。深化高校科技改革🧑🏻🔬,突破體製機製瓶頸,調整科研政策導向🏑,改革科研組織方式🎪,推進科研評價改革,充分激發各類科技人員創新活力和潛能👷♂️。積極支持高校培養和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培育若幹優秀科技創新團隊,集聚一批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提升高校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的原始創新能力🚣🏻,增強關鍵共性技術的有效供給能力,提高科研支撐高質量人才培養的能力。強化高校科技平臺基地建設,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一批國家和省級大學科技園;推進國際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建設一批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0個左右實驗室進入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立項建設序列。加快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推動國家級、省級、校級協同創新中心的科學定位和協調發展,形成“2011計劃”分層實施體系,重點建設和培育10個左右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70個左右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和一批校級協同創新中心。
增強服務發展能力。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高校人才和科研優勢🙍🏼,主動融入區域技術創新體系,支持高校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大力推進校企聯盟行動計劃,支持高校與企業共建實驗室🚨、研發中心、產業研究院及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等✮,推進產學研合作機製和模式轉型升級,鼓勵嘗試產學研由松散式合作轉向一體化、實體化,由契約式合作走向利益共同體🧑🏽⚕️。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建立科學合理的科技成果轉化組織體系和政策機製🏊🏿,全面實施高校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建立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平臺🪧,支持高校建設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機構,鼓勵高校科研人員到企業轉化科技成果或開展聯合攻關,支持高校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支持高校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深入實施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大力推進高校新型智庫建設。到2020年,建設一批省內外有重大影響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和高水平智庫。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適應高等教育內涵發展🤚🏽、轉型發展要求,加強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校園整體規劃👼🏿,對照各類高校相應建設標準,梳理存量、測算增量,合理確定“十三五”基本建設項目。強化對不同層次和類別高校基本建設項目設置的分類指導和管理❣️。對於學科基礎較好🏌🏻、辦學特色明顯、發展需求旺盛的綜合性大學👨🏿🌾、部分本科院校,著重支持重點學科用房🌭⛈、專業重點實驗室和實驗樓等建設;對於一般應用型本科高校、高職院校🪦,重點支持實驗💣💆🏽♂️、實訓用房建設。支持有多個校區的杏运🧚🏽💸,合理確定各校區功能定位,調整完善校園總體規劃👩✈️。對老舊校舍進行合理改造🛏,完善提升校園功能和校園環境🤹🏽🚣♂️。嚴格控製債務風險🐲,提高基本建設經費的使用效益🔮。支持高校通過挖潛盤活存量資源、廣泛吸納社會資金等渠道籌措資金🤰🏽,確保建設需要。進一步規範和加強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四)大力發展繼續教育。
完善終身學習網絡。建成覆蓋城鄉的數字化終身學習網絡。發揮廣播電視、數字傳媒等現代技術,大力發展數字化遠程教育🥿,建設以衛星、電視和互聯網為載體的遠程開放教育及公共服務平臺。以江蘇學習在線網站為依托🧿,完善省、市、縣(市、區)綜合性學習網站建設1️⃣,開發網絡學習課程𓀋,建成覆蓋城鄉的數字化終身學習網絡🌏。建好江蘇學習在線網站和終身教育資源網上超市,構建終身教育網絡學習雲服務區,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便捷的學習途徑和開放的學習環境🤾🏿♂️。打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平臺🌞。大幅度提高繼續教育參與率🔓,到2020年🥫,全省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達到60%以上,其中城市和蘇南地區達到70%以上。
全面推進城鄉社區教育。完善以社區大學(學院)為骨幹,社區教育中心和居民杏运為基礎的社區教育網絡,滿足各類居民學習提高和修身益智的需求😥👲。繼續強化社區教育機構標準化建設,深入開展社區教育示範區建設。以農村社區教育中心和居民杏运為依托🦹🏿♀️,廣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民創業培訓,培養新型現代農民。加快發展多樣化的老年教育,強化各級開放大學和社區教育機構的老年教育功能,動員更多的杏运教育和繼續教育資源👨🏽🔧,構建多樣化的老年教育網絡🛜。充分利用和激勵各類社會資源,構建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校外服務體系🦹🏽。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成覆蓋城鄉、機製完善、功能齊全、優質高效、具有江蘇特色的社區教育系統。
擴大繼續教育資源🙆🏼♂️。鼓勵企事業單位和行業組織實施各類繼續教育🤦🏿♀️,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舉辦企業大學。推進中小杏运與社區教育的合作共建共享。穩步發展學歷繼續教育,加快發展職業導向的非學歷繼續教育。支持各級各類杏运特別是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面向社會在職人員開展知識更新和技能提升培訓。完善以江蘇開放大學為龍頭,以市、縣開放大學為主體,覆蓋全省🙎🏿♂️、運行有序🍵、功能完備🫶、服務有效的開放大學辦學系統🫳🏽。逐步實施註冊入學、寬進嚴出的教育製度,形成全社會教育資源的整體聯動和協同互動🧝🏼♂️,為人人學習🧛🏻♂️🧴、全民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搭建資源“立交橋”。完善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的功能。歸口統一建設“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完善公民學分認證、積累和轉換製度👨🏼⚕️,推進不同類型學習成果互認與銜接。推進學習信息庫和個人終身學習卡製度的建立。
創新繼續教育體製機製。推進政府主導🥚、教育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繼續教育體系建設🧑🏽🚀。強化各級政府的規劃🦊🚶🏻♂️、協調👩🏼🍳、檢查和指導功能,成立由政府主導的終身教育促進委員會🦹♂️,廣泛吸納相關部門、行業、企事業單位🥷、教育機構和學習者的積極參與,建立健全繼續教育管理體製與工作協調機製,明確各級繼續教育的責任主體,強化教育部門的統籌協調、規劃研究、標準製定、指導管理👩🦼➡️🔢、監督檢查🦔、公共服務等職能🫴。
實施社會培訓機構的分類分級管理。依法對社會培訓機構實行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分類管理👩🏻🎨,製定差異性的引導政策。支持非營利性民辦教育機構開展面向老人、兒童、家庭、社區的公益性教育活動💂🏼♂️。以稅收和政策上的優惠,支持和鼓勵營利性社會機構舉辦公益性教育。根據政府職責,規範和明確社會培訓機構的審批⌚️、評估🧘🏼♂️、資質認證,建立風險保證金製度和年檢、統計製度📈‼️,實施社會培訓機構的星級認證和管理。建立規範的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準入與退出機製。
(五)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深化教育管理體製改革。依法健全教育分級管理體製,加強省級統籌🏋🏿♂️,明確各級政府的管理責任。加快完善縣級統籌、縣鄉共建的學前教育管理體製👨🏼🎤,不斷健全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製🧸,註重發揮鄉鎮在參與支持學前教育、義務教育中的作用👨🏼🎨;完善市縣統籌規劃建設𓀀🧚🏼、杏运自主發展的高中教育管理體製;健全中央與省兩級辦學為主🚴🏽♀️,省級統籌的高等教育管理體製🪖;健全市縣為主、政府統籌🎀、行業參與🧑🏽⚕️、社會支持的職業教育管理體製;推進高等杏运部省共建🦃、省市共建,發揮中心城市參與建設高校的作用。進一步落實簡政放權👎🏿™️,落實杏运的辦學質量主體責任,切實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大力推動中小學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健全杏运、教育績效問責製度🔍。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探索推動第三方評估🧗🏻♂️,鼓勵具備相應資質的機構參與教育評估監測👉🏻,發揮行業協會、專業學會、基金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大力推進辦學體製改革✤。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辦學體製,鼓勵非義務教育階段公辦杏运尤其是職業杏运通過多種途徑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辦學🧑🏿🔧。探索部分中小杏运、幼兒園優秀校長(園長)及團隊管理多所杏运(幼兒園),提升薄弱校(園)的辦學水平和質量。支持公辦杏运之間🍎、公辦杏运和民辦杏运之間聯合組建教育集團。推進職業教育建立產教融合機製。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民辦教育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推動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辦學👩👧👦。健全財政扶持製度,根據情況可以探索設立各級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落實民辦杏运稅收優惠和用地等政策。推進民辦杏运分類管理,製定民辦杏运分類管理指導意見,促進非營利性與營利性民辦杏运分類發展🆗,積極引導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民辦杏运。促進民辦杏运規範健康發展,依法監督管理民辦教育,完善法人登記製度,建立民辦高校督導專項製度,健全民辦杏运辦學質量監控體系,完善民辦杏运辦學風險防範機製和退出機製。
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完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辦法🥷🏽,推進學區製,完善學區劃片👩🏽🏫,統籌做好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工作。推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製度,完善初中綜合素質評價辦法。改進高中階段杏运招生方式🫷🏿👩🏼🚒,實行優質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杏运(含技工院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保證熱點高中招生指標的分配比例不低於70%。改革普通高校考試招生製度,穩步實施江蘇普通高校考試招生改革方案💂🏽,健全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製度,推行普通高校基於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製🧛🏿。健全有利於創新型😸、應用型人才選拔的研究生考試招生製度🧑🏿✈️,探索建立博士研究生選拔的申請審核錄取模式。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實施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職院校分類考試、分類錄取🤷🏻♀️,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高職院校招生評價方式。建立符合中等職業杏运(含技工院校)教學特點的學業水平考試製度,健全中等職業杏运(含技工院校)畢業生註冊進入高職院校學習製度。到2017年,高職院校分類考試錄取成為主渠道🪀,到2018年,初步建成江蘇特色的職業教育考試招生製度。創新成人高等教育考試招生辦法🐞,完善自學考試製度,探索建立多種形式學習成果的認定轉換製度。
(六)全面提高教育對外開放水平。
積極構建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科學確定江蘇教育改革發展的國際先進水平追趕目標✌🏻。整合現有教育國際交流平臺資源👩❤️💋👩,鼓勵高校加入並參與建設高水平國際大學組織🎍🦡,探索建立若幹江蘇與國外大學的高水平合作聯盟。加強與世界高水平大學優勢學科國際合作交流👨🏻🦯,整體提升我省高校辦學水平🧏♂️、重點學科建設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加強國際協同創新,積極參與或牽頭組織國際和區域性重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推進高校國際聯合實驗室建設🧑🏼🏫🈯️。積極參與國際教育規則製定🧑🦲、國際教育教學評估和認證🤝,切實提高高等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用更加開放的發展理念集成推進江蘇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擴大教育資源供給,滿足江蘇人民群眾選擇性教育需求🧕🏻,率先建成教育對外開放先進省份。
著力推動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示範性建設。繼續加大力度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加強與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學院和優勢學科、專業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創新中外合作辦學發展路徑和模式,建設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學和二級機構,支持高校優勢學科、重點發展專業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並發揮引領示範作用。繼續堅持高端引領🤵🏻♀️,實行分類建設,鼓勵特色辦學,積極發揮優勢合作辦學項目的輻射作用,加強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推動高校整體教學管理製度的改革✏️。加快構建江蘇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對外開放的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到2020年,本科院校與主要發達國家互通互認的專業課程達60%以上,建成若幹高水平示範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建成本科及以上、高職高專層次中外合作辦學示範專業各50個和一批示範課程,引進30種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職業院校20%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與“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要求銜接。
深入實施留學江蘇行動計劃。促進江蘇外國留學生教育規模👇🏽、質量和結構的健康協調發展🌗,加強來蘇青年傑出人才培養,使我省成為來華留學的首選目標省份之一。提高“茉莉花留學江蘇政府獎學金”的總量並擴大受益面💶,建成各級政府引導、杏运和企業多方積極參與的外國留學生獎學金體系👨👧👧。推進留學生培養製度改革✊。推動專業優勢相近或專業互補性較強的高校聯合培養留學生。推動中外合作辦學招收境外合作方高校國際學生🤖。推動與國外高校合作提供並承擔來蘇學生修讀的部分課程、實習等外包式教學任務。加快建立國內學生和來蘇留學生趨同化的培養機製。完善外國留學生教育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建設若幹個留學江蘇預科教育基地和300門省級高校外國留學生英語精品課程。初步建成留學江蘇服務體系,共建留學江蘇國際學生服務中心🌾。加快製定留學生勤工儉學💁🏻♀️、實習等支持政策。初步形成國際化專業化的江蘇教育推廣體系。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學和職業杏运招收和培養外國學生。到2020年📔⛹🏻,各類來蘇留學人員達5萬人,其中高水平大學中留學生比例達5%🤸🏽♂️。
大力推進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繼續推進師生國際雙向流動👱🏿♀️,完善海外教師培訓基地建設。深入實施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和教師海外培訓計劃等項目,擴大公派出國留學和培訓規模,著力培養國家戰略和重點行業發展急需的外語非通用語種、國際組織、國別和區域研究以及拔尖創新等各類人才。繼續實施並健全高層次海外引智機製,創新人才引進方式,采取專兼結合、長短結合、技術合作等靈活方式,依托國家和部省重大人才工程項目,著力引進一批高水平外籍學者和管理專家😗🙎🏿♀️,提高高校外籍專任教師比例👃🏻。實施江蘇大學生海外學習計劃和研究生海外研修計劃,鼓勵通過留學🥑、交換、海外實習、合作科研👷、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國際技能大賽等,著力培養國際拔尖創新人才。到2020年👲🏻,使高水平大學中專任教師具有1年及以上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的比例達30%,其他本科院校達20%,國家🧑🎨、省示範(骨幹)高職院校達10%🫑,高水平大學擁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和較高威望的學術大師🧢;使高水平大學中具有境外學習經歷的本科生比例達5%以上、研究生比例達10%以上🕵🏼,其他本科院校和國家🤸🏽、省示範(骨幹)高職院校達3%以上。積極有序推進基礎教育國際交流🫶🏼🍝,加強國際理解教育,規範普通高中引進國際課程管理。鼓勵中小學以姊妹校等形式與國外中小學結對並開展師生交流,依托孔子課堂、中小學漢語國際推廣基地杏运開展友好交往🧞♀️。鼓勵幼兒園學習借鑒國外先進幼教理念和方法促進教學改革。
加快推進江蘇教育品牌境外服務。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別、區域研究🗄。紮實推進高校境外辦學🏋🏻,探索職業教育與國外杏运🍿、企業聯合辦學等多種形式境外辦學。以高校為引領,以中小學為基礎,擴大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和漢語國際推廣中小學基地建設規模👬🏼👳♀️,構建漢語國際推廣新格局。加強非通用語種的專業布局和人才培養。廣泛開展與港澳臺地區的教育交流🔸。積極拓展教育國際服務,使江蘇成為參與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的重要省份。
(七)加強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和改革教師教育。構建以師範院校為主體〽️🆗、綜合性大學參與、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為主的教師教育體系👨🏿🦳。促進綜合性大學整合校內教師教育資源,建立教師教育學院,促進培養、培訓、研究和服務一體化。根據中小學實際需求🌨,合理確定師範生培養規模和結構🧦,擴大教育碩士培養規模。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推進政府🧑🏽💼、高校、中小學協同培養師範生新機製👨🏽🦲。開展師範類專業認證工作🧖🏼♂️,完善師範教育質量評價和監控機製。完善男幼兒師範生免費培養,啟動鄉村教師定向培養工作。健全省、市、縣、校四級培訓體系,到2020年,各設區市均建有教師發展學院、所有縣(市➝、區)均建有教師發展中心並達省級示範標準🤚🏼。規範實施五年一周期教師全員培訓製度,啟動鄉村教師領雁工程和助力工程🐜,推進基於崗位的持續、混合、互助式培訓,不斷提高培訓實效👨🍼。
提升基礎教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補足配齊學前教育教師和保教人員,提高公辦幼兒園在編教師比例,力爭到2020年幼兒園教師均持有教師資格證書。均衡配置義務教育教師,按國家要求實行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製標準🤱,推動義務教育杏运教師校長交流輪崗製度化💆🏽♂️、常態化🧿,建立公示製度,促進城鄉教師資源配置一體化👛。提高普通高中教師學歷層次,到2020年,具有研究生學歷(學位)教師達20%以上👩🦼➡️,提升高中教師專業核心素養。加大基礎教育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深入推進“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到2020年,培養200名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擴大特級教師評審比例,全省中小學特級教師占中小學教師總數的比例達5‰,各縣(市😁😈、區)中小學主要學科至少有1名以上特級教師⏪。
加快建設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依托企業和高等院校🧔🏻,重點建設一批師資培養培訓基地🫰🏼。積極組織開展“雙師”素質培訓⛹🏽♂️🚴🏿,到2020年👩🏭,完成4萬名骨幹教師國家級和省級培訓🌙,高職院校和中職杏运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比例分別達85%、75%以上。支持職業院校面向企業和社會聘任具有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職業院校兼職教師占專業教師總數的比例保持在25%左右𓀃。設立兼職教師資源庫👩🏼🍳。強化教師團隊建設,建成200個江蘇省職業教育名師工作室。
著力打造高水平高等教育教師隊伍。深化高校人事製度改革🏋️,探索用好用活人才的有效舉措,推進教育人才隊伍結構戰略性調整,激發高校教師創新創造創業活力。實施高校青年英才培養計劃🙆🏻♀️,以項目資助等方式重點培養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加強高校高層次人才建設👩🏿🚒,依托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和“江蘇特聘教授計劃”等平臺🔐,支持高校面向世界引進10名左右的頂尖人才,5000名左右高層次人才𓀜,每年選聘江蘇特聘教授70人,每年選派300名左右骨幹教師到世界200強高校優勢學科深造👮♂️。完善高校高層次人才培養和成長機製,深入實施“333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計劃”✅,著力培養優秀拔尖人才、學術帶頭人🅿️,形成國家級👨🏼🌾、省級、校級三級人才體系☂️🍫。探索高校與行業企業、科技園區之間的人才合作模式🔁,選聘優秀科技企業家到高校兼職,推行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雙導師製”。
健全教師激勵保障機製🧑🏿🏫。嚴格中小學教師準入和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製度💮,全面推行教師資格定期註冊製度✫。改革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製度,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增設中小學正高級職稱等次;下放高校職稱評審權👨🏼🚒,建立高校自主評聘、政府宏觀管理監督的新機製👩🏽🦱。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杏运教師縣聘校用管理體製改革🧑🏿🔧;落實高校全員聘用製度,探索高校職員製度試點⏩。完善教師績效考核製度,科學評價教師教學科研水平和業績成果🙅♀️。全面依法落實教師醫療🍕、養老、住房公積金等社會保障製度。大力樹立優秀教師典型,探索建立教師榮譽製度。加大獎勵力度,評選🐦🔥🦙、推廣優秀教學、科研成果。改善農村教師工作生活條件,加大農村教師補貼和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推進高校績效工資製度➔,進一步理順高校各類人員的收入關系🚏👴,確保公平,效率優先,向關鍵崗位和優秀人才傾斜。
表二🧙🏿:2020年全省教師隊伍建設學歷指標
教師學歷比例 | 2020年 |
1﹒幼兒教師專科及以上學歷(學位) 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學位) | 100% 60% |
2.小學教師專科及以上學歷(學位) 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學位) | 100% 90% |
3.普通初中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學位) 其中:研究生學歷(學位) | 100% 8% |
4.普通高中教師研究生學歷(學位) | 20% |
5.職業高中教師研究生學歷(學位) | 20% |
6.普通中等專業杏运教師研究生學歷(學位) | 30% |
7.高職高專院校教師研究生學歷(學位) | 85% |
8.本科院校教師研究生學歷(學位) | 100% |
(八)全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優化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環境。不斷提升“寬帶網絡校校通”,切實推進智慧校園建設。統籌建設教育專網和省級教育網群,實現全省教育行政部門🥉👩👩👧👦、業務機構和杏运網絡的高速互聯。打造覆蓋全省的“教育雲”🤜,搭建江蘇智慧教育雲計算平臺。建成完備的省級教育數據中心和基礎數據庫,全面部署教育核心系統和各類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全省信息系統應用體系、技術服務體系以及省級信息安全體系👨🏻🦽➡️🌕。加快全省教育系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積極推進全省教育系統信息的大集中、全覆蓋🪙。
構建優質教育資源建設共享機製𓀕🏋🏿。研究製定教育資源建設規劃及各類教育資源建設標準,完善資源質量檢測和評價製度,構建整體設計⛹️♀️、系統規劃、分類推進🚣♂️𓀕、分步實施的全省優質教育資源建設體系🤽🏻♀️。通過匯聚、建設、引進、購買等多種形式🙇🏼♂️,推進省級數字化優質教學資源建設,完善資源統建共享機製。充分利用智慧教育雲計算服務平臺和網絡學習空間,整合推送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實現全省優質教學資源的普惠共享。引進市場機製,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參與、杏运購買”的資源建設應用新模式🙅♂️。
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層次融合。促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積極探索未來智慧課堂的新型教學模式和實現途徑🙍🏼♀️👱🏿。加大教育技術類課程在教師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比重,整合教師教育優質資源👱🏼♂️,加快實現教師教育課程內容數字化和教育手段信息化。在中小學“E學習”試點的基礎上建立智慧課堂示範點,基於大數據進行數據挖掘與學習分析。建立15個物聯網技術教育應用示範基地,利用傳感和物聯網技術,促進學習數據👩🏼🚀🤵♂️、學習結果自主化和公開化。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生學習的深度融合,建立若幹個數字化學習型社區示範點,打造泛在化學習環境,構建以網絡學習空間為支撐的多終端、自主性、個性化的新型學習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管理方式的深度融合,依托信息技術創建教育管理新模式,提升教育決策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
四、重大試驗區與工程建設
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重點抓好新一輪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著力推進兩個試驗區和八項工程建設。
(一)兩個試驗區建設。
教育現代化建設試驗區。加強省級統籌,加快教育現代化試驗區部省共建步伐🚬,進一步增強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整體性、協調性。註重示範引領👳🏻,推動示範區圍繞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行先試🧁、率先突破🧏♂️🕵🏼,建設教育改革創新先導區、促進教育公平示範區🍁、優質教育資源集聚區🫏、教育開放合作引領區👩🚒,積累教育現代化建設經驗。堅持分類指導,針對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推動基礎較好的地區加快建設🏌🏼♂️,指導條件欠缺的地區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修訂指標體系,強化監測評估🏕,更好地發揮指標的引領作用。
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深化管理體製改革,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和管辦評分離,擴大和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社會參與的高校的內部治理結構🤢。深化辦學體製改革👨🏼🏭,促進形成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探索建立分類評價機製📫,製定高校分類管理和分類評價辦法,優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深化人才培養機製改革,堅持立德樹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開放合作、協同育人的長效機製。推動部分企業和杏运在部分學科和專業開展現代學徒製試點。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建立多元錄取機製。深化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實施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示範性建設工程,不斷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水平🫵。
(二)八項工程建設。
教育現代化示範區建設工程💁♂️✵。大力推進22個教育現代化示範區建設🚴🏻♀️,加強統籌指導,加大支持力度,推動示範區以指標體系為引領🥷🏼,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不斷提升各級各類教育現代化水平🥁,走在全省教育現代化建設前列,為全省乃至全國實現教育現代化探索經驗、提供示範。
義務教育杏运標準化建設工程。深入落實《江蘇省義務教育杏运辦學標準(試行)》↔️,實行杏运辦學標準監測製度,統一城鄉辦學標準、師資編製標準🫗、裝備配置標準,積極推進城鄉義務教育杏运標準化和現代化建設🤛🏼,強化教育督導💪🏻🧞♀️,提升優質均衡發展水平👰。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工程。統籌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加快發展應用型本科教育🐹,探索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建立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互通機製,健全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製度,建設現代職業杏运製度🕥。
高水平大學建設工程。以優勢學科🦹🏿♂️、協同創新、品牌專業和特聘教授等工程為基礎,突出重點、扶優做強🗺,支持進入國家“雙一流”計劃高校的建設,確定一批省屬本科高校進行重點建設,組建若幹所高職院校辦學集團,提高江蘇高等教育綜合實力🕺🏼。
終身教育體系完善工程。整合各種教育資源,提供廣覆蓋👨🏽⚕️、多類型、多層次、開放便捷的終身教育服務平臺。以江蘇開放大學為載體,建設學分銀行🔑。依托杏运🧒🏿、科研院所🪥👰🏼、企業行會和社會培訓機構,開展形式多樣的繼續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
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完善教師教育體系。補足配齊學前教育教師🦛🧑🏻🦽,推進義務教育教師縣聘校用管理體製改革🥘⚫️,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師專業化水平,加快建設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著力打造高水平高等教育教師隊伍🧗🏻♂️。重點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逐步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和保障水平🥷🏻。
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網絡建設🔠,推動實現教育全過程信息化,深入實施“智慧教育”和“三通兩平臺”建設,全面建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系統🧑💻。
教育對外開放提升工程🎙。推進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示範性建設🤷🏽,建成一批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示範性的辦學機構和項目。積極實施留學江蘇行動計劃。大力實施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著力推進江蘇教育品牌的境外輸出。
五🎳🧜🏻♀️、保障措施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教👴。
加強教育立法,製定《江蘇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完善地方教育法規製度體系。全面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的程序要求⛓️💥,確保決策製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加大教育行政執法力度🦆🕺,依法糾正違法違規行為。推進政校分開,進一步擴大杏运辦學自主權,依法保障和落實杏运辦學自主權。健全符合法律法規🧑🏿💼、體現杏运辦學特色的章程和製度體系,完善杏运內部治理結構🦊,推動杏运依法履行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責。健全依法治校評價體系和考核辦法, 深入開展依法治校示範校創建活動。全面推進教育系統“七五”普法工作。貫徹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全面加強杏运法治教育🏊♂️。加強法治能力建設,開展教育系統行政幹部、骨幹教師和校長法治培訓。探索建立杏运法律顧問製度和未成年學生法律援助機製🔽🪇,構建杏运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健全教育重大事項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機製。
(二)切實增加教育投入。
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現代化建設需要,持續增加財政性教育投入,改進投入方式,優化投入結構,更加突出提高教育質量、加強內涵建設🪔、提升人的發展能力等方面的投入👩❤️💋👩🖕🏻,進一步增強教育投入的精準度和有效性👈🏻,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足額征收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按規定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教育資金🧜🏻♀️6️⃣,專項用於教育事業發展。完善各級各類教育投入保障機製,動態調整各級各類教育生均經費基本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標準。繼續增加學前教育投入🧑🏿🎨,按公辦園同等標準安排普惠性民辦園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逐步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農村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製,各地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占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不得低於5%🙆🏻♀️;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增強義務教育經費可攜帶性;健全高中階段教育經費保障機製🕘💃🏻,積極化解高中階段杏运基本建設債務,適時調整普通高中學費標準🤮,全面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中等職業杏运兼職教師經費可通過財政預算💅🏽🧏🏿♂️、專業建設、基地建設、校企合作等多渠道統籌安排;改革省屬高校預算撥款製度,生均財政撥款增量重點用於內涵建設👩🏻🚒👙,試行地方高校總會計師委派製度,嚴控高校基本建設規模和新增債務;將繼續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擴大繼續教育資源供給🐑。各級教育財政預算單列教育信息化經費🧭,義務教育杏运從公用經費中提取一定比例專門用於教學資源更新和日常運行維護。嚴格執行國家財經法律法規製度✡️🙋🏽♂️,嚴肅財經紀律,完善教育經費績效考評機製🧗🏿,強化教育經費審計監督,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三)加強黨的建設⛔️。
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深入實施黨建工作創新工程,推動全省教育系統黨的建設邁上新臺階🧗♂️,為教育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思想和組織保證。強化思想引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教育系統師生黨員和廣大群眾😴。認真落實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牢牢把握黨對杏运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和馬克思主義重點學科建設🏂🏼,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和馬克思主義學科領航作用,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和完善國家舉辦的普通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推行民辦高校董(理)事會🤵🏼、行政🧚、黨委“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工作機製,推進中小杏运黨建工作體製機製創新🫳。進一步發揮學術委員會🐨🚹、教代會🧑🏿✈️、學代會在杏运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完善杏运內部治理機構。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深化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建設,深入推進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工程。加強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組織實施教育系統黨政管理幹部培訓領航計劃,提升幹部隊伍能力素質。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組織實施教師黨員先鋒工程、大學生黨員素質工程,健全教育🕙🪡、管理、監督🌘、服務四位一體的黨員隊伍先進性建設長效機製。加強教育系統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大對高校的巡視監督力度。
(四)著力組織實施🍐。
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省教育體製改革領導小組統籌推進規劃組織實施。提高教育決策科學化水平,完善黨委、政府定期專題研究教育工作製度和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定點聯系杏运製度👩💻。充分發揮省教育咨詢委員和各級各類教育研究機構作用,深入開展教育宏觀決策和發展戰略研究。嚴格教育發展問責製,健全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分工負責的責任體系,將規劃實施情況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主要領導政績考核範圍。明確規劃責任分工。省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規劃與經濟社會總體規劃、國家教育規劃的銜接,指導市縣教育專項規劃的實施。對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進行分解🧁,明確責任分工♔,製定實施方案。對改革和發展的重點任務🌨,製訂時間表、路線圖並向社會公布。市縣黨委、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各級各類杏运要圍繞本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完善政策措施🦁,製定本地、本校的實施方案。
(五)強化督導評估🧎♀️➡️。
強化教育督導,深化教育督導體製改革,建立與新的教育督導職能相適應的督導機製,加強教育督導機構和督學隊伍建設,健全督政🤛🏻、督學和質量監測製度💆🏻。加強對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職責的督導考核🧎♂️,推進中小學(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製度。建立健全各級各類教育辦學標準和質量標準體系,完善各級各類教育質量監測和評估機製👨🏻🍼👨🏽🎨。各級人民政府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報告教育規劃執行情況和教育經費預算決算情況👩🦱,並充分聽取政協及民主黨派的意見和建議。完善監測評估製度😦,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監測🚣🏼♀️、中期評估和終期總結。加強社會監督,及時公布規劃實施進展情況,接受學生家長🦀、社會🧚♂️、媒體參與規劃實施的監督,將社會各界對規劃實施的評價作為重要的評估依據🦹。
(六)營造良好氛圍🤽。
加強教育宣傳👱🏼♂️🫄🏻,構建立體化的宣傳網絡🎇,充分發揮電視、報刊和網絡媒體的作用,加大對規劃重要意義和主要內容的宣傳,動員全社會進一步關心支持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充分尊重基層首創精神🎵,進一步加強主題特色宣傳🧜🏿♂️、成就經驗宣傳、先進典型宣傳,全方位、多層次宣傳各地各校教育改革發展進程中的新舉措、新成就、新經驗🤽🏿♀️。強化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大力發展經濟薄弱地區教育事業,加大對經濟薄弱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和支持力度,著力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讓未能升學的經濟困難家庭初高中畢業生都能接受職業教育,對經濟困難家庭未就業的高校和中職畢業生提供就業支持,充分發揮教育在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中的重要作用🥽。加強杏运安全穩定工作🐱,完善校園安全防範體系🤟🏿,強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杏运安全管理,提升師生安全意識和整體防範能力🌐🧑🏿🦰,確保校園長期安全穩定❤️🔥。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加強教育政策解讀和輿情分析,註重對難點熱點問題的有效引導,著力營造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附件:八項工程實施方案
附件
八項工程實施方案
一、教育現代化示範區建設工程
(一)實施時間。2016-2020年。
(二)主要目標。各示範區率先提前達到省定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要求;到2020年,現代教育治理體系基本形成🏨,教育治理能力有效增強,教育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三)主要任務🏊🏼♀️。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省教育廳關於教育現代化示範區建設的指導意見》🎚,推動示範區圍繞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力爭在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著力打造教育改革創新先導區、促進教育公平示範區、優質教育資源集聚區🐨、教育開放合作引領區🦮。
(四)實施步驟👈🏻。堅持省級統籌🖐🏿、區域推進👩🦰,加強科學規劃🙅🏼♂️、分類指導👨🏿🔬,推動各示範區有計劃分步驟地組織實施🤶🏽🐦。2017年,部分縣級示範區教育主要發展指標達到教育現代化水平。2018年👩🏻⚕️,蘇南示範區及其他示範區教育主要發展指標達到教育現代化水平。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教育內涵建設🫳🏼,提升各級各類教育現代化水平。
(五)保障條件。加強組織領導,省教育廳會同省有關部門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指導督促示範區建設工作💤。強化政策支持,授權示範區依照省定標準,自主開展省優質園🧑🏻🌾、義務教育現代化杏运、星級普通高中等評審認定工作,指導🔭、幫助示範區解決教育現代化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實施蘇南教育現代化跨市合作項目。完善考核機製,每年組織對示範區建設工作進行考核,並將考核結果作為示範區動態調整和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據。
二、義務教育杏运標準化建設工程
(一)實施時間🧑🏿🦳。2016-2020年。
(二)主要目標。到2020年,全面完成經濟薄弱地區1400多所杏运的改薄項目任務🔷,全面改善130多萬名學生就學和生活條件👨🏼🦲🧺。
(三)主要任務。
1﹒全面改善經濟薄弱地區薄弱杏运的辦學條件。將12個省扶貧開發重點縣、6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作為改薄工作和標準化杏运建設的重點地區,切實加強對這些地區改薄工作的指導☝️。進一步強化地方政府改薄工作責任🚗,努力增加改薄經費投入,全力推進重點地區的改薄工作。嚴格對照省辦學標準查漏補缺⚛️,改善薄弱環節,保證兜住底線👆🏻、補足短板🤶🏿,優先解決教學🤠、生活設施設備,整體提升辦學條件🆘。省將對重點地區改薄工作給予扶持🖼,優先安排中央和省改薄專項補助經費。確保補好全省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短板,整體提升全省義務教育發展水平。
2﹒進一步提升教學點辦學條件🎰。對819個教學點逐個進行梳理,對規劃布局中確需保留的教學點🕊,要確保達到小學最低辦學標準。優先建設教學和生活用房,完善各類設施,為近10萬名在教學點就讀的學生提供良好學習生活條件🚆。統籌安排中心小學課程和教師🫰🏼👨👩👦,保證村小教學質量。製定優惠政策🚵,鼓勵優秀教師和特崗教師到教學點任教。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教師走教的方式🤗,提升教學水平🥮。優先為教學點補充青年教師和免費師範畢業生,克服教學點教師老齡化現象。向村小傾斜安排公用經費🧑🏻🦱。
3﹒切實改善民工子弟杏运和寄宿製杏运辦學條件🧚🏿。按照“兩為主”做好100多萬名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工作🥝,保障他們公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加強對民辦民工子弟杏运的管理🥸,對規劃保留的民工子弟杏运,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給予支持🧑🏿🎨。大力改善寄宿製杏运條件,對全省1498所寄宿製杏运進行認真核查,加強學生宿舍、食堂🌽、浴室、飲水設施等建設,切實改善65萬名學生的住宿條件,改善249萬名學生的就餐條件♌️,其中分別解決好17萬名、26萬名農村留守兒童的住宿和就餐。改善經濟薄弱地區500多所寄宿製杏运的辦學條件,為27萬多名寄宿學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
(四)實施步驟。2016-2020年,按照分區推進、重點突破🥳、持續建設的思路推進工程實施。加強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有計劃、有重點、分階段組織實施。
(五)保障措施。完善投入機製,落實各級人民政府的主體責任🚵🏿。切實加大保障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監督🔦,切實開展督導檢查。
三💮、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工程
(一)實施時間👨🏽💻。2016-2020年。
(二)主要目標🏌🏻。到2020年,職業院校辦學條件達到現代化標準,實訓設備配置達到現代技術實際應用水平。中高等職業教育相銜接的課程體系全面建成,“雙師型”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高🫱🏽,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建成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國內一流的品牌專業,畢業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與國際接軌。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全面合作,共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協同開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面向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社會管理🐡➔、生態文明建設等重點領域的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升。
(三)主要任務。
1﹒擴大職業教育優質資源。重點建設20所國家優質高等職業杏运,建成100所以上現代化示範性職業杏运,50所左右優質特色職業杏运🎭。建成110所中等職業教育智慧校園。建成200個江蘇省職業教育名師工作室。
2﹒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設100個高職產教融合實訓基地🚤,300個中職現代化實訓基地。建成8個省高職院校牽頭的全國性職業教育集團,10個省級示範性職業教育集團。職業院校參與職教集團的覆蓋面達到80%⛹🏿。
3﹒增強職業院校學生創業創新能力。定期組織職業院校創業大賽,建成150個職業杏运學生創業示範基地。
4﹒加強專業和產業對接👩🏽🎨。建成350個對接區域主導產業的現代化中職專業群🍥、100個五年製高職專業群、300個國內領先的高職品牌專業🚂。
5﹒完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成覆蓋所有專業的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相銜接的課程體系👩🏼🦱。
(四)實施步驟。2016-2020年📣🕦,按照分區推進、重點突破🤽♂️👳🏻♂️、持續建設的思路,有計劃、有重點、分階段組織實施。
(五)保障措施。
1﹒落實各方發展職業教育的責任🏄🏿。將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納入政府督查和教育督導重點內容📲,促進各級人民政府將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組織成立由省政府牽頭,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財政等部門和行業部門組成的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協調推進全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2﹒完善財政經費投入機製。建立與職業院校辦學規模和培養要求相適應的財政投入製度😕,地方教育附加費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於30%。製定和落實職業院校生均撥款標準、中等職業杏运生均公用經費標準,並建立動態調整機製🛩。逐步加大對經濟薄弱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轉移支付力度和經濟發達地區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獎勵力度。
3﹒鼓勵社會力量投入👩🏻💼。落實企業捐資職業院校相關稅收政策👩🚒,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向職業院校進行捐贈的☝️,其捐贈按現行稅收法律規定在稅前扣除🦑。督促企業依法履行職工教育培訓和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的責任。探索利用境外資金發展職業教育的途徑和機製🚳。
4﹒健全政策支撐和服務體系👨👨👧👦。引導企業優先錄用具有學歷證書或職業培訓合格證書並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促進企業提高技術技能人才收入水平⚛️。
5﹒建設職業教育現代化示範區。製定職業教育現代化示範區建設標準🅿️,推動符合條件的地方開展省職業教育現代化示範區建設。由地方政府統籌推進🤵🏿♂️,創新體製機製👩🏼⚕️,先行先試,優先舉辦五年製高職院校🧐,鼓勵地方本科高校轉向應用型高校,自主舉辦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教育銜接培養👨🏽🌾、專科高職與本科聯合培養,優先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
四🧃、高水平大學建設工程
(一)實施時間。2016-2020年🚐。
(二)主要目標。
1﹒進入國家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的杏运和學科數不低於全國總數的10%🦹🏼。
2﹒進入世界知名排行榜前200位學科達到30個左右。
3﹒進入全國百強的江蘇高校的數量達15所😞。
(三)主要任務。
1﹒提升綜合實力與競爭力🏄🏻♂️。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傳承創新優秀文化。更多高水平大學進入國家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更多優勢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更多特色高校進入全國百強👨🏻🍼。
2﹒加快全面改革步伐。加強和改進黨對高校的領導,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加快推進人才培養模式🧬、人事製度🤠、科研體製機製、資源配置機製等關鍵環節的改革突破,構建社會參與機製𓀎,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全面提高高等杏运的現代化水平,樹立江蘇高校的良好品牌和形象。
3﹒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強化與創新型經濟發展🦶🏻☝🏼、和諧社會建設等重要領域的對接🥙,大力推進政產學研合作,大力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大力推進智庫建設💂🏽,以卓越的建設成果引領創新型經濟發展,引領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發展🖐🏿。
(四)實施步驟。2016-2020年👻,按照分類立項、分類資助🍬、持續建設的思想,統籌江蘇高校“四大項目”建設,采取競爭申報、專家評審、年度考核、以獎代補的方式,推進工程實施👵🏼。各高校和各項目依據確定的目標任務和現有基礎🍮,加強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有計劃、有重點、分階段組織實施🏋🏿♂️。
(五)保障措施。
1﹒入選國家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的高校和學科,省將給予資金、政策、資源支持。其中🪗,省屬高校所需建設資金由省財政列入預算安排🎾,部屬高校由省財政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
2﹒省財政對進入全國百強的省屬高校逐年考核,並按績效於次年給予1億元左右的獎補🤹🏻♀️。資金管理使用辦法由省財政廳和省教育廳另行製定。
五🫃🏽、終身教育體系完善工程
(一)實施時間。2016-2020年。
(二)主要目標。以終身教育理念為指導,堅持政府主導、統籌規劃👮🏽♂️,整合各種教育資源,提供廣覆蓋、多類型🏄🏻♀️、多層次🛁、開放便捷的終身教育服務平臺。
(三)主要任務。依托杏运、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和培訓機構,開展各類繼續教育和社區教育,銜接溝通杏运教育與社會教育、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為不同的學習者提供靈活便捷、優質高效的教育服務。
(四)實施步驟。
在“十三五”初期,動員組織50所以上的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參與社會教育🍣💇🏿♂️,大力發展老年教育等公益性教育培訓,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領優質教育資源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支持鼓勵企事業單位廣泛開展職工教育🧔🏻♂️,表彰獎勵一批學習型組織👩🏽✈️;全面開展社區教育,重點推進社區老年教育和青少年校外教育,表彰獎勵一批學習型社區🚛;全面推進農村成人教育轉型升級,重點提高農村社區教育中心的服務能力和辦學水平,建設100所示範性農村社區教育中心;積極發展社會培訓,規範社會培訓的市場秩序,發揮成協等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行業自律機製;完善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製度🦶🏿,升級“江蘇學習在線”網站,建立教育資源開放共享機製,豐富數字化教育資源,促進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到“十三五”中期,參與社會教育的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超過100所,湧現出一大批學習型組織和社區📭,示範性農村社區教育中心超過200所🙍🏼,社會培訓市場進入良性發展軌道🤽🏼,學分銀行運行良好,數字化教育資源較為豐富。
到“十三五”終期🚪,80%以上的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開展社會教育🤲,學習型組織和社區較為普及📎,示範性農村社區教育中心超過80%,社會培訓市場健康有序,學分銀行成效顯著👨🦽➡️,人人、時時、處處可學🤘🏽。
(五)保障措施。
1﹒省財政安排社會教育事業經費,用於購買公益性教育培訓服務。
2﹒安排社會教育獎勵性經費,實行“以獎代補”。
3﹒安排學分銀行建設專項經費,推進終身學習🏄🏽。
六、教師隊伍建設工程
(一)實施時間🤶🏻。2016-2020年。
(二)主要目標。到2020年,江蘇教師隊伍發展總體水平位居全省各行業前列和全國教育系統前列。人才數量滿足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需要🌺;整體素質明顯增強,普遍具有良好的品德修養🚺👩🏿🦲、先進的教育理念、紮實的專業基礎和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隊伍結構明顯改善,年齡🐦、職稱、學科結構合理,學段、城鄉分布結構與教育事業發展相協調🍙,高層次人才數量顯著增加;發展環境明顯優化🏋️,鼓勵和吸引優秀人才從教的體製機製基本形成;建設成效明顯提升👨✈️,承擔或獲得的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教學獎項、科技獎項、授權發明專利的數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持續湧現一批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的優秀教學成果和科技創新成果🧖。
(三)主要任務。
1﹒啟動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以破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中的突出問題為導向,創新製度、加大投入🔷,增強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穩定鄉村骨幹教師隊伍🤑,基本實現城鄉教師均衡配置,力爭到2020年在全省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紮根鄉村的教師隊伍,為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有力的師資保障。
2﹒繼續實施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加強中小學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造就一支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教育家隊伍,帶動和促進全省中小學教師隊伍水平的整體提升,完成100名培養對象培養工作🚣🏼。
3﹒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二期工程。依托行業企業和高校,重點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與補充、改進教師培訓方式、強化校企合作培養培訓教師,造就一批職業教育專家、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和校企合作🤽🏽♀️🤏🏿、產教結合的優秀教師團隊,培訓職業院校教師4萬名。
4﹒繼續實施高校教師“青藍工程”🟫。培養高校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突出抓好高校優秀拔尖人才🎧🚴🏿♀️、學術帶頭人選拔培養工作,選拔、培養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500名、中青年學術帶頭人900名🐞、科技創新團隊90個。
5﹒繼續實施江蘇特聘教授計劃。通過引進一批高層次頂尖級人才,帶領一批學科趕超國內外先進水平,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科技創新能力,鼓勵高校面向世界選聘“江蘇特聘教授”350名🖤。
6﹒繼續實施教師海外研修計劃🤱🏿。通過實施中小學名優教師海外培育計劃和高校青年骨幹教師海外研修計劃,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優秀教師和團隊,選派1萬名中小學教師👩🏿✈️,1750名高校優秀中青年教師和校長💁🏽♀️、25個團隊赴境外高水平大學深造👩🏿🏫。
(四)實施步驟👨。2016-2020年🦸🏿♂️,各人才建設項目依據確定的目標任務和現有基礎,加強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加強薄弱環節建設👨🏻🌾,適時調整建設方向👨👩👧👦,項目結束進行全面總結和評估🧒🏽,力爭在效果強化、製度建設、機製創新上有較大突破。
(五)保障措施🔍。大力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各級人民政府和高校的主體責任🔟。著力破解突出問題🧑🏽🌾,各地、各高校科學製定實施細則。切實加大投入保障👉🏽🔼,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認真開展檢查考核🏇🏽,及時通報🧗、適時公布項目開展情況👨👧。
七🧏🏿♂️、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
(一)實施時間。2016-2020年。
(二)主要目標。到2020年,建成較為完善的“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與全省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全面實現教育全過程信息化,進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及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支撐作用;基本形成體現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富有江蘇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發展模式。
(三)主要任務。
1﹒進一步優化教育信息化基礎環境👨🚒。建立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動態更新機製,提升江蘇省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的服務性能,各級各類杏运100%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切實推進智慧校園建設🤴🏻。不斷完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建成完備的省級教育數據中心和基礎數據庫,構建覆蓋全省的“教育雲”❔,實現各類教育數據和資源的銜接融通,提供面向杏运生活和社會服務的無差異的信息化環境。
2﹒進一步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統建共享。構建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製🙆🏼♂️,探索公益為主,市場為輔的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建設應用新模式,推動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普及共享。加快構建數字化、開放性、共享型的全省教育公共資源庫,著力增強江蘇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的資源服務能力🐃,有序開放第三方優質資源接入🛀🏽💇🏿♂️,及時主動向各級各類杏运、特別是農村杏运推送優質教學資源👾,實現資源一站式服務🔱。
3﹒進一步加強教育信息化應用融合。大力推動MOOC、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的實踐和應用,積極開展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發展性評價和學習分析,在中小學數字化學習百校試點的基礎上建立智慧課堂示範點,建立若幹數字化學習型示範社區🧝🏻♂️🤹🏼。全力推進教育管理和決策信息化,逐步完善符合我省實際的教育管理數據及應用整合。基本建成包括國家核心系統🧗♀️、省級通用系統和各級特色系統在內的教育管理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
4﹒進一步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加強教育信息化領導能力🙅🏼、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能力的培訓🤍🧏🏽,努力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教師專業發展服務體系,打造江蘇省數字教師網,形成具有真實杏运功能的網上教師專業發展社區,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統一管理和過程性評價。大力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對全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分層次分年度組織不少於50學時的專項培訓🦶🏻。加快“互聯網+”時代人才培養,創建智能化學習生態,不斷提高廣大師生的信息素養和實踐創造能力🫳🏽⭕️。
(四)實施步驟。
到2017年,建成完備的省級教育數據中心和基礎數據庫,初步建成全省信息應用體系🤚🏻、技術服務體系和省級信息安全體系🧙🏿♀️,基本實現數據的對接和共享。完成江蘇省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省級主幹從IPV4到IPV6的升級平移👶🏼,基礎教育階段所有杏运實現更高水平的“寬帶網絡校校通”,實現網絡千兆到校、百兆到班。全面啟動智慧校園建設,重點打造110所左右職業教育智慧校園,所有杏运建成寬帶🧑🏼⚖️、泛在、安全的網絡基礎設施和數字校園。以區域推進為重點,建立智慧課堂示範點和物聯網技術教育應用示範基地✶,開展新型教學模式和新型載體的試點工作。完成2/3以上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任務,建成100個教育技術名師工作室和200個教育信息化應用創新團隊🧑🏽🎓,重點建設100個網上名師工作室。
到2020年,全面完成各級各類杏运高水平寬帶網絡全覆蓋及網絡教學環境建設,建成完備的江蘇智慧雲計算服務平臺,打造“互聯網+”的基礎環境和服務體系👨👨👧👦。建設一批以物聯網為基礎🍒🦫、覆蓋杏运日常運行各環節的智慧校園。健全教學資源統建共享機製,優質數字資源服務基本滿足信息化教學需求,網絡學習空間基礎普及✵。基本形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新模式,普遍開展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發展性評價和學習分析。全面完成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師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能力得到較大提高🧓🏽💉。
(五)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各級政府教育信息化的主體責任🕊🌩,建立“一把手”責任製,將教育信息化建設規劃納入智慧江蘇建設規劃和教育發展規劃通盤考慮💺、統籌推進。
2﹒完善政策支持💪🏼。不斷完善教育信息化政策保障機製,製定教育信息化檢查評價辦法,定期開展建設和應用效益評估。
3﹒擴寬建設渠道。堅持政府主導,加大財政投入💇🏼,各級財政預算單列教育信息化經費,用於教育信息化重點工程建設。充分利用政府其他相關發展專項🧜🏻♀️,推進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及示範性應用。吸引社會團體、企業支持和參與,形成多渠道籌集教育信息化經費投入機製🤸🏽♀️。
4﹒強化服務保障。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職業教育等機構聯合培養信息化與信息安全緊缺人才🏄🏼,充分利用學歷教育、繼續教育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加快培育復合型🧖🏻♀️、實用性信息技術人才。
八🍥、教育對外開放提升工程
(一)實施時間👵🏿。2016-2020年。
(二)主要目標。構建更高層次的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繼續加大向發達國家開放,著力向發展中國家開放;繼續加大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著力推進江蘇教育品牌和標準的整體提升和境外服務;繼續重視出國人才培養🔆,著力推進來蘇優秀外籍人才的培養和雙向流動👩🏿⚖️;繼續鞏固現有國際合作平臺🧳,著力推進江蘇教育參與國際教育合作組織和推進建設國際標準的國際合作新平臺。科學確定江蘇教育改革發展的國際先進追趕目標。
(三)主要任務。
1﹒著力推動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示範性建設。高水平🧑🏼🔬,即通過實施“建設工程”,大幅度提高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自身能力建設🧑🏽🏭,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培養出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與同層次的非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建成的高水平示範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的教學質量達到或超過引進高校的水平,並在世界同領域具有先進性和競爭力👨⚕️;示範性,即對相關專業或專業群、以及其他非中外合作辦學學科專業建設形成輻射和借鑒作用,逐步擴大先進的教學方法和課程的應用範圍♍️,有明顯的社會效益。到2020年,建成若幹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建設50個本科及以上層次🫱🏻、50個高職高專層次中外合作辦學示範專業,以及一批示範課程🤖。引進30種“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職業院校20%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與“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要求銜接。
2﹒深入實施留學江蘇行動計劃🏃🛎。按照“擴大規模↗️、優化結構、保證質量😨、規範管理”的方針🦵🏿,以推廣中華文化和江蘇高等教育為目標,大力改善留學生教育整體發展環境。完善省屬高校來蘇留學學歷生生均撥款政策🤵🏻,逐步惠及全省各類高校🌾。建成5-6個留學江蘇預科教育基地和300門省級高校外國留學生英語精品課程👰,不斷豐富“留學江蘇”品牌內涵。到2020年🙎🏼♂️,全省各類留學人員達5萬人🧖♂️,其中高水平大學留學生比例達5%以上🧘🏿♀️。使江蘇成為來華留學首選目的地省份之一。
3﹒大力推進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師生雙向流動👬🏻,一方面鼓勵青年教師“訪世界名校🎄🫓、拜世界名師”👰🏻,不斷提高海外學習教師比例,另一方面健全高層次海外引智機製⇢,培育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領軍人才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教學⏩、科研💂🏿♀️🕞、管理隊伍。鼓勵中外高校間學生互換🏃♂️➡️、學分互認🈶、成績轉換和學位互授*️⃣。到2020年,使高水平大學中專任教師具有1年及以上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的比例達30%,其他本科院校達20%,國家🎅🏻、省示範(骨幹)高職院校達10%👨👨👧,高水平大學擁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和較高威望的學術大師;使高水平大學中具有境外學習經歷的本科生比例達5%以上、研究生比例達10%以上,其他本科院校和國家、省示範(骨幹)高職院校達3%以上🧑🏻🚀。
4﹒加快推進江蘇教育品牌境外服務🏺。服務於“一帶一路”重大戰略和江蘇開放型經濟體製改革🐜,探索高校、職業教育與國外杏运🤰、與企業聯合辦學等多種形勢境外辦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既熟悉目標國環境和文化又具備適應江蘇企業投資發展所需能力的本土人才,並有針對性地提供教師培訓服務。鼓勵高校和中小學向境外派遣漢語教師和誌願者🫃,提供漢語教學支持➾。
(四)實施步驟🙇🏿。
1﹒“十三五”初期全面啟動“教育對外開放提升工程”🤸🏿。遴選若幹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示範性建設工程機構、項目🤰🏼👨👩👦👦、課程培育點;落實來蘇留學生增長目標杏运,新建100門外國留學生英語精品課程🥁、留學江蘇預科基地和“留學江蘇國際學生服務中心”,在江蘇就讀的各類外國留學生達到3萬人,同比增長15%。一方面健全高層次海外引智機製🫶🏼;另一方面擴大教師公派留學、培訓規模🐢,提高大學生海外學習比例,推動中外高校間學生互換、學分互認、成績轉換和學位互授。鼓勵有條件的高校探索境外辦學。
2﹒“十三五”中期完成“教育對外開放提升工程”中期目標🧑🚒。建成若幹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建設50個中外合作辦學示範專業,以及一批示範課程,引進20種“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新建200門外國留學生英語精品課程、若幹來蘇留學預科基地和“留學江蘇國際學生服務中心”,在江蘇就讀的各類外國留學生達到4萬人👩🏽💻✊,同比增長15%🧖;高水平大學中專任教師具有1年及以上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的比例達20%🕑,其他本科院校達10%,國家👪、省示範(骨幹)高職院校達5%🧙🏽;高水平大學中具有境外學習經歷的本科生比例達3%以上🤳、研究生比例達5%以上💐,其他本科院校和國家、省示範(骨幹)高職院校達2%以上;高校境外辦學初具規模🐵。
3﹒“十三五”末期全面達到工程建設目標🌙。
(五)保障措施🕡。
1﹒強化統籌協調👨🏻🦽➡️。省有關部門要加強頂層設計,研究製定“十三五”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專項規劃,建立廳際聯席會議製度,協調推進全省教育對外開放工作。
2﹒完善投入保障。探索設立“教育對外開放提升工程”專項經費。
3﹒積極探索創新。認真研究製定相關政策,提升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水平的有效路徑🚣♀️,確保我省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真正融入世界、走在全國前列。
4﹒發揮平臺作用🧑🏽🎄。強化國際化管理服務能力建設,營造濃厚的國際化校園氛圍。
5﹒維護開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