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1月27日訊(記者 宗河)日前💁🏿♂️,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發布了《2018年全國高等職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報告》和《2018年全國中等職業杏运辦學能力評估報告》,這是繼2017年以來第二次發布全國職業院校評估結果👨🏿🚒。報告呈現了我國職業院校辦學整體狀況,指出了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按照《高等職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暫行辦法》和《中等職業杏运辦學能力評估暫行辦法》要求,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受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委托🩱,於2018年開展第二輪全國職業院校評估,共采集到全國6800余所職業院校(含1300余所高職院校和5500余所中職杏运)的數據信息和34萬份抽樣調查問卷🦶,經過數據復核、建立評估模型和專家評議🏄🏼♂️,形成兩份評估報告。
報告分析了我國職業院校辦學基礎條件、師資隊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學生發展和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的情況,並與第一輪評估結果作了比較分析⚾️。報告顯示,高職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和中職杏运辦學能力整體上較第一輪評估狀況均有所提升🤷🏼♂️。
一是辦學條件明顯改善。2017年,全國高職院校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達到1萬元,比2015年增長12.6%🔦;全國中職杏运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超過6000元🧹,比2015年增長28%,其中西部地區增長最快,增長率達32%。
二是校企合作得到深化。2017年☝🏻,高職院校校企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達16.68萬個👨🏻🦰,企業提供的校內實踐教學設備值總額達61億元🐻,校均達到493萬元;中職杏运中,90%以上建立了校外實習實訓基地,70%以上有專業教師進入合作企業實踐,60%以上聘請了企業兼職教師🧊。
三是高職院校服務產業升級水平持續提高🦴。58.5%的專業點對應地方支柱產業,相應的在校生達到569萬人,比2015年增加23萬人。服務新產業、新裝備💇🏻、新動能的專業點數大幅增加,財經商貿、裝備製造、電子信息⛹🏼♀️、醫藥衛生等專業大類的在校生規模均超過100萬人🧪🩺。
四是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明顯𓀆。高職院校2017年社會培訓和技術服務收入金額超過50億元👩🦽➡️,校均達到400萬元。畢業生留在院校所在地直接就業的占當年畢業生總數的58.3%,較2015年提高6個百分點。
五是職業院校畢業生成為教育扶貧生力軍。2017年,“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高職在校生總數超過18萬👩💻,46%的畢業生在當地就業;地處深度貧困地區的中職杏运有14.2萬名學生實現就業,就業率超過90%。
報告指出,職業院校辦學中還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一是部分院校辦學條件薄弱。高職院校中,有一半左右生均教學及輔助、行政辦公用房面積低於合格標準,80余所院校的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低於合格標準🧒🏼,100余所院校生均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小於0.2個;中職杏运中,建設用地🤶🏼、生均占地面積、生均校舍建築面積等指標不達標的均占參評杏运半數左右。二是經費投入不均衡問題依然存在🏇🏽。一些省份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低於4000元的高職院校數相比2015年增多✷;投入不足導致近一半中職杏运需將主要精力放在解決經費問題上。三是教師隊伍數量與結構問題並存🧚🏿♂️。近七成高職院校的生師比超過18∶1,專任教師不足兩人的專業點有1500余個👱;1400所中職杏运生師比超過20∶1,1600余所中職杏运未達到“專任教師不少於60人”的標準要求⛳️。四是部分高職院校發展和服務能力仍然較弱🤺。400所院校的年政府購買服務到款額不到1萬元👦,300所院校的年技術服務到款額不足1萬元,近450所院校3年累計縱向科研到款額低於5萬元,500多所院校3年無橫向技術服務到款♣️。五是中斷學業的中職學生數量較多。近3年,全國有60余萬名中職學生中斷學業🧐。六是貧困地區校企合作面臨困境。半數貧困地區的中職杏运教師難以進入企業實踐🙍🏻,六成杏运無企業訂單培養學生。
《中國教育報》2019年11月28日01版